福州企業還在砸錢投廣告?新聞營銷如何讓本土品牌突圍,看這3個真實案例

(敲鍵盤聲)前兩天跟臺江做茶葉的老陳吃飯,他愁眉不展說今年廣告服侍費漲了40%但訂單沒見漲。我反問他:"你上次上福州日報是什么時候?"他愣住的樣子,像極了當年在上下杭迷路的游客...(茶杯輕碰聲)
為什么說新聞營銷是福州商家的破局點?
就拿達道路那家30年老魚丸店來說,老板王叔原先只會掛"百年傳承"的招牌。后來我們幫他策劃了篇《機械臂VS老師傅:凌晨4點的福州魚丸保衛戰》,把三代人手工捶打的場景和現代準則化生產做對比。(翻文件聲)文章在福州晚報發出來第二天,門店排隊人數翻了3倍,連寧德都有人開車來買
▲ 傳統廣告VS新聞營銷對比
- 成本:東街口燈箱廣告1個月8萬 VS 深度報導采編費2萬
- 轉化率:朋友圈廣告0.3%點擊率 VS 福州新聞網專題頁8.7%留資率
- 延續效果:電梯廣告下刊即失效 VS 百度搜索"福州魚丸"連續18個月展示
閩侯工藝品廠的真實轉型路
(壓低聲音)這家給迪士尼代工15年的工廠,去年開始做自主品牌時碰得頭破血流。我們用了三招破局:
- 把車間改造故事寫成《從米老鼠到鎮海樓:一個福州工廠的文化覺醒》
- 邀請福州電視臺拍攝非遺漆藝與現代工藝的融合過程
- 在福視悅動APP開設"廠長帶你挑年禮"直播專欄
(翻報表聲)最絕的是去年中秋,他們推出的"三坊七巷主題禮盒",利用新聞植入變成鼓樓區指定商務伴手禮,單月營業額從37萬沖到210萬
新聞營銷的三大實操禁忌
前幾天倉山某網紅餐廳的翻車事物還記得嗎?他們想復制長沙文和友的模式,結局發的通稿里寫著"顛覆福州傳統飲食文化",直接被本地媒介群嘲。這里劃重點:
忌用"最大""首個"等絕對化用語(商圈監管最近抓了5起)
慎碰宗派民俗議題(參考某青紅酒品牌的教訓)
本土化元素要經得起考證(某公司把鎮海樓建成時間寫錯被群嘲)
今年最值得關注的三個機會點
跟福州新聞網的朋友聊到深夜,他透露今年重點在推:
① 閩江紀元城片區發展的系列紀實
② RCEP框架下的福州外貿公司專題
③ 古厝活化依靠革新案例評選
(突然拍大腿)對了!晉安那家做智能茶具的初創公司,就是蹭上"數字中國"的報導風口,現在訂單排到2025年了
現在看明白了吧?(關臺燈聲)下次當你看到樸樸超市的配送車在雨中穿梭,或是永輝的預制菜登上東南衛視,那都不是偶然。要說本人觀點啊(椅子拖動聲),在福州經商假若還不會采用新聞講故事,就像去三坊七巷旅游卻只拍打卡照——根本摸不著這座城市的魂
標題:福州企業還在砸錢投廣告?新聞營銷如何讓本土品牌突圍,看這3個真實案例
地址:http://www.lvlsrws.cn/gfyxxy/43477.html
免責聲明: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,不為其真實性負責,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,非商業用途,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系,本人將予以刪除。
相關推薦
- 推廣軟文:軟文報價與什么因素有關?215人看
- “企業軟文營銷的作用是什么”238人看
- “企業軟文稿寫作優勢”163人看
- “靠譜的新聞發稿平臺如何區別?”133人看
- “產品發布新聞如何選擇平臺?”118人看
- “軟文傳播對公司有3大利益,你知道么?”124人看
- “新媒體軟文最新寫作妙招和策略”163人看